咱老罗家的   威远县向义镇观音滩的罗氏家族曾是一个名门望族。罗家人才辈出,除了革命烈士罗世文、罗世泽等人外,还有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抗战胜利后加入中国民主社会党的罗永扬;毕生致力于中医事业并为之而奋斗的罗万蓥;著名工程师、教授,重庆市首届政协委员罗世襄以及植物学家罗世嶷等人。

  “实业为基础,诗书为根本,科第为余事”是罗氏家族的祖训。罗氏家族曾被当朝举人华鸣昌誉为“诗礼簪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获得了极高的社会地位,朱德曾称赞其“园林、大院,川南第一。”

  4月4日,40多万字、共计13篇的《善庆祠·罗氏族谱》面世。这本耗时10年的族谱已是第四次修编,记录了罗氏始祖尚凤以来余年的历史。

《善庆祠·罗氏族谱》面世

  始祖入川,以一挑煤炭起家

  一本族谱,便是一个家族的历史。

  罗氏家族的族谱记载,罗氏祖先原籍为湖北省麻城县,始祖尚凤因躲避战乱入川,曾居于洞口井石牌坊(今自贡市大安区境内)。明崇祯十七年(),二世应桢转迁至新田口(今威远县向义镇观音滩)后,才有了安身立命、休养生息的机会。

  《善庆祠·罗氏族谱》的主编罗世存介绍,祖先们肩挑背扛,以一挑煤炭起家,逐渐发展成日后人丁兴旺的罗氏家族。由于威远多产煤炭,自贡又盐业发达,罗氏祖先便把威远的煤炭运往自贡作煮盐之用,由此开启了经商之道。当资金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罗氏祖先兴办“紫云宫炭船两邦”并任总首,同时将多余资金投入开发盐场,先后开凿经营的有小桥井、骑垇井、坡脚井、海源井等,从而奠定了家族兴旺的物质基础。

  对此,原《罗氏族谱》第二卷中有详细记载:“公既以炭业起家,久居高洞,为众商所仰,清乾隆中,任紫云宫炭船两邦总首数十年,遇事勇为,持正不阿。其后因公炭业积资乃兼办盐业,努力推荐,当道知公方正敢为,以公任富义厂总司……”

  此外,罗氏祠堂——善庆祠取名也颇有深意。据市政协文史委办公室主任毛建威考证,“善庆祠”之名取自《周易·坤·文言》中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显然,从祠堂之名便可窥见罗氏家族世代传承、生生不息的奥秘。

  “众多馆祠中,无论是占地规模、建筑气派,还是家族兴旺、人才荟萃,都首推罗氏善庆祠(俗称罗家大房子)。”这是《威远县志》在“社会风土篇”第四节“馆祠”中对善庆祠的综合评价。

罗家大院历经沧桑的木窗

  重视教育,自办学校聘名师

  罗氏家族的发展壮大,与他们重视教育不无关系。

  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罗氏祖先们探索出了一条“实业为基础,诗书为根本,科第为余事”的成功之道,其子孙后代也以此为圭臬。多年研究内江家族史的毛建威感慨地说:“我研究过威远县80多个家族的族谱,观音滩罗氏家族是唯一一个将家族教育、变革写入族谱中的,可见罗氏家族重视教育的程度非同一般。”

  在罗家大院的后山“灯房山”上,罗家办有“蒙学”(相当于现在的学前班),用高薪聘请最好的老师,还把家中最好的房子让给老师住。家业兴旺后,罗家又办“花萼山房书院”(相当于初级小学),后来又扩充为“威远县罗氏私立养正小学”(相当于高级小学),不仅培养本家族的子弟,还招收外姓子弟。

  这所由家塾扩充而成的高级小学并不是一般的学校。当时,以罗万芳为主的几位罗氏成员,曾发文呈请威远县政府转呈四川省政府教育厅立案。内容为:“呈为扩充小学宏育人才,恳请核转准予设立校董会……近来因族中子弟由初级毕业后,或困于道远或厄于经济,苦无相当升学之地点,青年失学深为惋惜。(万芳)等有鉴于此乃召开两祠亲族会议,扩大组织改办两级小学一所,一方尽量收容族中失学子弟,一方兼收乡里学龄儿童,普及教育……”

  由此可见,罗氏家族对子孙后代教育的重视程度。而在光绪丁未春,罗氏子弟中就已经有人游学日本,并作《东游行》七言古风诗一首,“万里东瀛破浪游,苍茫家国矢同舟。丈夫自有桑弧志,那甘书剑老梁州……”对此,威远县史志办主任冷国文称赞罗氏家族为:“实业兴家,诗书传家,人才辈出,名播四方的大家族。”

参观故居

  人才辈出,代表人物罗世文

  罗氏家族重诗书礼仪,人才不断涌现。

  “清代出了三进士三举人,新文化运动前后,到法国、苏联、日本等国留学者多达十人,先后参加中国共产党、团及组织者三十余人……”《善庆祠·罗氏族谱》的编委罗友楠介绍,现代著名革命烈士罗世文便是其中之一。

  年,罗世文出生在威远县向义镇观音滩,又名自元,号特生。三岁时,经营盐业的父亲罗万隆因破产负债而入狱病死。据罗氏家属介绍,罗世文从小就是一个很孝顺的孩子。有时,罗世文在罗家大院和其他人一起玩耍时,只要母亲一喊他,他连鞋子都来不及穿上就立马跑到母亲身旁。

  “五四”运动后,罗世文萌发了追求进步的思想。年,他在观音滩组织了十余人参加新文化“读书会”。后来,他又提议将“读书会”改名“劳农读书会”,并发展成员至二十余人,一生忠于革命事业。年,罗世文牺牲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外的松林坡。

  同罗世文一样,罗氏家族的另一名成员罗世泽也是一位革命烈士,牺牲时年仅32岁,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于年6月追晋他为少将,并对遗属给予抚恤。曾经,人们为了纪念他,还把高洞乡改名为甲辛乡(罗世泽字甲辛)。

  罗家人才辈出,除了革命烈士罗世文、罗世泽等人外,还有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抗战胜利后加入中国民主社会党的罗永扬;毕生致力于中医事业并为之而奋斗的罗万蓥;著名工程师、教授,重庆市首届政协委员罗世襄以及植物学家罗世嶷等人。

续编的《善庆祠·罗氏族谱》

  罗家大院,获朱德大力称赞

  人才荟萃的罗氏家族,其地理位置优越,园内建筑众多。

  “罗家大院就像《红楼梦》里的大观园一样,建筑众多,风光旖旎,很是气派。”今年79岁的罗世存回忆起童年时生活过的罗家大院,脸上流露出自豪的神情。

  罗家大院东临旭水、清溪交汇的“双河口”,南往石牛寺,西抵向家岭,北经大塘山通往高洞中部,近旁便是观音滩。站在多米高的“官帽岩”上俯瞰,顺河而下,正中是观音滩大桥,左手是平坦、开阔的舒家坝,右边则是依山傍水的罗家大院。

  大院修建于18世纪末,院内由16个天井组成,占地30多公顷。居住房屋一底一楼,为木制串架结构,格子式木窗,篾编抹泥塑灰为墙,上盖青瓦,恢宏大气。院内建筑众多,主要有大观楼、怡乐堂、吟风馆、桃花潭、钓鱼台等。各种建筑风格不同,特色各异,其楼、亭、馆、阁间,或以假山奇石、名贵花木点缀其间,或以屏风、围栏相隔一隅,疏密有度,错落有致。

  罗世存在《拟续修<罗氏族谱>告罗氏子孙书》中写道:“每逢佳节,锣鼓喧天,张灯结彩,萧瑟齐鸣,围鼓高唱,男女老幼,欢聚一堂,题联应对,或曲水流觞,可听琴以兰室,或对弈于联舫,到经世斋吟诗,去一洞天作画,上钓鱼台观鱼,下桃花潭游舟……”娱乐活动甚是丰富多彩。

  年元月,在讨袁护国战争中,由朱德、金汉鼎二人率部援川,途经毕节、叙永、泸州进驻自流井。当时,时任自流井任商会会长的罗万书设宴在观音滩罗家湾热情招待朱德一行。朱德游遍罗家大院后,曾感慨道:“园林、大院,川南第一。”

罗氏后人翻阅族谱

  新编族谱,记录四百余年历史

  盛世修谱。历时10年,40余万字的《善庆祠·罗氏族谱》成书,使得罗氏家族近70年的血缘关系得以衔接和延续。

  “这是第四次修谱,距离上一次修谱已经时隔68年。”罗友楠说,新编族谱是在原族谱的基础上续修而成。

  族谱分为世系表、世系记、历代修谱序、祠规、祭典、人物等13篇。罗氏族谱的编委们在修谱时仍完整地保留了原谱内容,并对原谱所设篇目适当调整。在世系记中,新增女性成员是此次修谱的最大亮点。此前,世系记只记男性成员。

  罗世存介绍,罗氏族谱是参照我国宋代欧氏(欧阳修)族谱记谱模式并沿用至今,而罗氏子孙大都以“万世永昌大,孝友必贤良,善庆存诗训,养正绍书香”为字辈取名排分。目前,《善庆祠·罗氏族谱》已收录到第十六代。

  回顾往昔,罗氏祖先以一挑煤炭起家,经过几代人的励精图治,在观音滩建立了一个雄厚庞大的家业。曾经,观音滩因罗家湾的兴旺而显赫一时,而观音滩和罗家湾也因此成为彼此的代称。

  斗转星移,罗氏家族昔日的繁华早已不复存在。在罗家大院的老屋基上,只剩下断壁残垣。然而,一本族谱串联起了罗氏子弟的血缘关系和家族多年的漫长历史,那些辉煌的过往,在族谱中一一回放。(内江日报全媒体记者黄小梅文/图)

编辑:罗崇福

欢迎罗氏宗宗加我好友

延伸阅读:

?22岁当镇长,25岁当上市委书记,26岁竟把省委书记情人...

?父亲坐牢,母亲改嫁,5岁女孩看哭了千万人!

?18岁少女嫁给一个57岁的千万富翁,女孩说了一段话,太现实了...

?姐姐结婚,新娘却是我,一场阴谋让我嫁给了一个权势滔天的男人?

黄小梅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科学大讲堂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热心公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ichuangzx.com/scwh/8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