鍖椾含鍘诲摢瀹跺尰闄㈡不鐤楃櫧鐧滈濂? http://www.bdfyy999.com/index.html

母校即将迎来周年华诞

关于她的起源与历史脉络,

你真的都清楚吗?

今天,让我们一起坐上时光机,沿着时间轴,去到母校的时光隧道里看一看,

踩着她的足迹,走一遍那些岁月的更迭。

(友情提示:超大信息量,超多珍贵历史图片,不看太可惜)

锦江书院(-)

四川大学的历史起源可以上溯至汉代的文翁石室。汉景帝(公元前-公元前年在位)末年,蜀郡太守文翁创建了中国第一所地方官办学校,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文翁石室,也是四川地区古代高等教育的起源。

西汉蜀郡太守文翁与《石室讲经图》

清代康熙四十三年(年),四川按察使刘德芳奉旨在文翁石室原址(今成都市文庙街)创办了锦江书院,成为四川大学主要历史源头之一。

锦江书院旧址图

这一时期名人(部分)

彭端淑(-)

四川丹棱人。文学家。在锦江书院任主讲和山长达二十年。他的主要成就在文学方面,其诗歌、散体古文及文学批评理论的影响都非常大。与李调元、张问陶被誉为“清代四川三才子”。

刘光第(-)

四川富顺人。清末维新派的著名爱国诗人,官至军机章京。曾在锦江书院就读,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他向光绪皇帝提出条陈,抨击时政,主张改革。戊戌政变时被捕遇害,是“戊戌六君子”之一。

尊经书院(-)

以八股文为课业代表的锦江书院越来越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年,新的书院正式成立,定名为“尊经书院”(院址在今成都市文庙西街),成为四川大学另一主要历史源头。

尊经书院内景

尊经书院计划增设“声、光、电、化、格致之学”,是当时改良书院的代表。

尊经书院历任院长

这一时期名人(部分)

张之洞(-)

河北南皮人。尊经书院创办人。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是清末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大力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对清末教育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杨锐(-)

四川绵竹人,“戊戌六君子”之一。年进入尊经书院学习。戊戌变法时,杨锐受荐向光绪皇帝提出了兴学、练兵、用人等救亡之策,参与新政事宜。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捕就义。

宋育仁(-)

四川富顺人。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年进入尊经书院。年创办四川近代最早的报纸《渝报》,兴起了四川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被誉为四川历史上“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四川中西学堂(-)

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晚清洋务派在文化教育上,以开办新式学堂,培养经世人才为要务。清代光绪二十二年(年),四川总督鹿传霖创办四川中西学堂。

四川中西学堂筹办奏折

四川中西学堂倡导学习“西文西艺”,“分课华文、西文、算学”,成为四川古代和近代高等教育的结合点。

四川中西学堂内景

这一时期名人(部分)

鹿传霖(-)

河北定兴人。四川中西学堂的创办人。他倡导学习“西文西艺”,“分课华文、西文、算学”。其身体力行的富国兴学的精神,是四川大学优秀的办学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笔永恒的精神财富。

何维棣(-)

湖南省道州人。四川大学首任校长。年前后,他曾经任《皖政辑要》的总纂,后任四川印刷局总办。他出身于湖南道州何氏世家,是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教育家何绍基三子何庆涵之三子。

四川通省大学堂与四川省城高等学堂(-)

年,光绪上谕宣布将所有书院改为学堂,四川总督奎俊奉旨合并四川中西学堂和尊经书院,组建四川通省大学堂。四川通省大学堂设在原尊经书院旧址,仿京师大学堂办学,是中西结合、文理兼备的近代综合性高等学校。

四川通省大学堂和四川省成高等学堂关防

同年,四川总督岑春煊转发清廷指令:除京师大学堂外,各省的大学堂一律改称高等学堂。于是,四川通省大学堂改名为四川省城高等学堂。年,锦江书院正式并入。这就是四川大学历史上的第一次三强合并。

四川省城高等学堂学生自修室

这一时期名人(部分)

朱德(-)

四川仪陇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年在四川大学体育科甲班学习,用名“朱建德”。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郭沫若(-)

四川乐山人。社会活动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年入四川大学分设中学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

魏时珍(-)

四川蓬安人。数学家,是四川最早的数学博士。年从四川大学分设中学毕业。他曾与爱因斯坦讨论相对论,是最早向国内介绍相对论的学者之一。回国后,历任国立同济大学和国立四川大学理学院院长。

华西协合大学(-)

鸦片战争后,自成体系的洋学堂逐步进入中国。年,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的基督教差会美以美会(卫理公会)、浸礼会、英美会(中华基督教会)和公谊会开始筹划在成都开办大学。

华西协合大学校微

年11月,“华西协合大学临时管理部”成立并负责筹建工作,随即在成都南郊选定了校址。

华西协合中学(年建)

年3月11日,在校舍还没有完全建成的情况下,华西协合大学(WestChinaUnionUniversity)正式开学,成为今日四川大学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华西医科大学的历史起源。

年的华西协合大学校门

这一时期名人(部分)

毕启(-)

文学博士、神学博士。华西协合大学创办人。年主持筹建了华西协合大学,并先后担任校长、校务长。年返美前夕,被授予外国人特殊功绩荣誉奖--红蓝镶绶四等彩玉勋章。

客士伦(-)

加拿大传教士,华西协合大学筹办人之一。客士伦夫妇就是华西坝的首批定居者。-年,他担任华西协合大学理事会主席。

四川通省师范学堂和五大专门学堂(-)

经过年的“癸卯学制”改革,高等学堂、专门学堂和实业学堂体制在四川逐步确立。四川通省师范学堂(年)和“五大专门学堂”,即四川通省法政学堂(年)、四川通省农政学堂(年)、四川藏文学堂(年)、四川通省工业学堂(年)、四川存古学堂(年)。

存古学堂章程

四川通省师范学堂与四川省城高等学堂以及年创办的华西协合大学等共同构成了清末四川高等教育的主阵容。这些学堂后来成为四川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川通省学堂外籍教师聘书

这一时期名人(部分)

王右木(-)

四川江油人。四川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者,四川共产主义党、团组织最早的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年,他考入四川大学(当时的四川通省师范学堂)优级师范科,在校用名“王丕昌”。年到四川大学(当时的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任学监和附中主任。

谢无量(-)

四川乐至人。诗人、书法家。年任成都存古学堂监督,对学堂进行改革,并改名为四川国学院,后并入公立四川大学,再并入国立四川大学。历任广东大学、东南大学、四川大学等多所大学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央文史馆副馆长。

邵从恩(-)

四川青神人。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年任法部主事和四川法政学堂(后并入四川大学)监督等职。年,他出席国民参政会时以颤抖的手写下“内战不停我不乐”七字,国人因此称他为“和平老人”。

立案前的华西协合大学(-)

华西协合大学仿英美体制,在初设文、理两科的基础上,设置教育、宗教、医学、牙学等科,逐步成为一所“规模宏大,科学完备”、文理并重、医牙为主的综合大学,尤其“医牙两科,成绩特著”。

华西协合大学学生宿舍

年,华西协合大学招收第一班女生共8人,建立女生学院,开内地男女合校之先声,是全国最早开展女子高等教育的学校之一。

华西协合大学校长毕启与女学生

这一时期名人(部分)

文幼章(-)

出生在四川乐山,加拿大国际友人、和平人士。其父亲是华西协合大学的创办人之一。曾在华西协合大学和附中从事英语等课程教学。回到家乡后致力于世界和平友好事业,被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授予“人民友好使者”的称号。

林则(-)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牙医学博士、法学博士,医学教育家,中国口腔医学教育的创始人,被誉为“中国现代口腔医学创始人”。年,他建立华西协合大学口腔医(病)院,历任华西协合大学校务长、牙医学院院长。

启真道(-)

加拿大人。生理学家,英国金斯顿王后大学化学硕士和医学博士。在华西协合大学工作三十余年,曾担任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院长和医牙学院总院长。他的父亲启尔德(O.L.Kilborn),是华西协合大学的主要创办人之一。

成都高师和专门学校(-)

辛亥革命后,四川省城高等学堂改名为四川官立高等学校,四川通省师范学堂先后改名为四川优级师范学校和四川高等师范学校。差不多同时,五大专门学堂也相继改称四川公立国学、外国语、法政、工业、农业专门学校。年,四川官立高等学校并入四川高等师范学校,同时改名为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这是四川大学历史上校名前冠以“国立”的起始。

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校长吴玉章与同学

20世纪初,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北京师范大学)、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南京大学)、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今武汉大学)、广东高等师范学校(今中山大学)、沈阳高等师范学校(今东北大学)并称为全国六大高师。

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之章

这一时期名人(部分)

吴玉章(-)

四川荣县人。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邓小平曾高度评价他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历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年就读于尊经书院,曾担任四川大学(当时的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校长。

巴金(-)

四川成都人。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年,他在后来并入四川大学的四川公立外国语专门学校求学,在校用名李尧棠。被国务院授予了金“人民作家”荣誉称号。

恽代英(-)

祖籍江苏武进,生于湖北武昌。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教官,五四运动武汉地区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年在四川大学(当时的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任教,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创办和主编《中国青年》,培养和影响了整整一代青年。

三大学(-)

年学制改革后,年成都高等师范学校一分为二,原四川高等学校部分搬回南较场而重建国立成都大学,师范部分改建为国立成都师范大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国立成都大学校长张澜(前排中)

五大专门学校则于年合并组建公立四川大学,五院学长(年以后称院长)组成公立四川大学大学委员会,共同代行校长职权。这一时期被称为四川大学历史上的“三大学”时期。

公立四川大学校章

这一时期名人(部分)

张澜(-)

四川南充人。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杰出的人民教育家,被誉为“川北的圣人”、“今日之管仲”和“党的益友”。年入尊经书院。-年,他任四川大学(当时的国立成都大学)校长。

胡子昂(-)

重庆人。社会活动家、实业家,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曾任公立四川大学农科学院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重庆市副市长,四川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副主席,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主席。

李宗吾(-)

四川自贡人。思想家、教育家。年,他毕业于四川大学(当时的四川省城高等学堂),后担任四川大学(当时的国立成都大学)教授。年撰写了轰动一时的《厚黑学》,被誉为“影响中国文化的20大奇才怪杰”之一。

抗战前的国立四川大学(—)

年11月9日,国立成都大学、国立成都师范大学、公立四川大学合并为国立四川大学,是当时国内13所国立大学之一。这是四川大学历史上的第二次三强合并,标志着四川大学国立化和近代化的进一步启动。

年11月学校立案完成庆祝大会上的学生文艺演出

年前后,四川大学确立了在黄河、扬子江两水的上游广大地方,建设一个能成为文化策源地的综合大学的目标,进一步向先进的欧美大学建设模式转轨。

年国立四川大学化学工业考察团赴上海

这一时期名人(部分)

张颐(-)

四川叙永人。哲学家。年考入四川大学(当时的四川省城高等学堂)。是中国第一位牛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获得者。年,他任国立四川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年任四川大学代理校长。他是中国大学正规讲授康德哲学和黑格尔哲学的第一位学者,是欧美学者眼中的“东方黑格尔”。

任鸿隽

浙江湖州人。化学家、教育家,辛亥革命元老,我国近代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年,他担任国立四川大学校长,拟订了改建学校的宏伟计划,使学校跻身于全国著名学府之林。

钱崇澍(-)

浙江海宁人。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年任国立四川大学生物系教授、系主任,创建了四川大学植物标本馆,即今天的四川大学自然博物馆的前身。是中国近代植物学的开拓者之一。

?立案后的华西协合大学(-)

五四运动后,全国各大城市掀起了收回一切外国人在华教育权的斗争。在华西协合大学师生爱国运动的推动下和中外进步人士的努力下,华西协合大学于年向四川省教育厅申请立案。年9月23日,四川省教育厅转教育部指令:“私立华西大学,应准予立案。”至此,华西协合大学完成了大学转型和改组,更名为私立华西协合大学。

成都的“五老七贤”曾在立案后的华西协合大学任教

立案后,华西协合大学取消了道科专业,将宗教课由必修课改为选修课,附设神道学校从大学分离出去;并先后创办了制药系、眼耳鼻喉科等学科,为中国最早;同时还兴办各学科研究所,向综合大学方向发展。

华西协合大学的年毕业留影

这一时期名人(部分)

张凌高(-)

重庆璧山人。教育家。年毕业于华西协合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年,张凌高被华西协合大学理事部聘为副校长,年升任华西协合大学校长,成为首任华籍校长。

罗忠恕(-)

四川武胜人。哲学家,教育家。年入华西协合大学医科,后转入文科。他三度在华西协合大学任教,曾任文学院院长、哲学系主任。年后,他相继在四川师范学院、成都科技大学和四川大学任教。

张琼仙(-)

四川简阳人。口腔修复学专家。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教授,中国利用针型固位的首创者。年考入华西协合大学牙学院。年成为中国第一位女牙医学博士并留校任教,被誉为华西口腔医学的“活字典”和“活化石”。

抗战时期和战后的国立四川大学(-)

根据战时经济发展的需要,教育部批准四川大学增设了不少学系,比如,园艺系、病虫害系、蚕桑学系等,原有的一些院系设置也获准恢复。年,国立四川大学除农学院外,南迁峨眉,继续办学。

20世纪30年代国立四川大学校门外景

大后方的国立四川大学在相对安定的环境中不断发展,成为“全国独善的最高学府”和“西南培养人才的总枢纽”。年,国立四川大学迁返成都,由市中心正式迁到望江楼附近,加速了现代化和国立化的步伐。

国立四川大学法学院师生

这一时期名人(部分)

叶圣陶(-)

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抗战期间,他前往四川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并执教国立四川大学等校。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

钱穆(-)

江苏无锡人。历史学家、思想史家。年以后在西南联大、齐鲁大学、武汉大学、华西协合大学、四川大学等校任教。在国内外学术界有着很大的影响,中国学术界尊其为一代宗师。年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萧公权(-)

江西南安人。宪政学家。历任南开大学、东北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协合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等大学教授。抗战期间,与陈寅恪、吴宓和李方桂被称为成都学界的“四大名旦”,他是《国立四川大学校歌》的词曲作者。

抗战时期和战后的华西协合大学(-)

抗日战争爆发后,地处祖国大后方西南的华西协合大学在特殊环境下得到了较大发展。齐鲁大学、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中央大学、燕京大学等学校,先后迁至华西协合大学,共用校园、校舍、实验室、医院和图书设备等条件联合办学。几个大学设有文、法、理、医、农五个学院,拥有六七十个学系,各校学生可跨校选修课程,史称“五大学”时期。

年研究人员在翻译宗教文献

抗战胜利后,内迁高校陆续迁返原址。华西各学院继续得以充实和扩大,恢复和新办了一些专业,加强文理医牙各学科的渗透,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宋氏三姐妹在华西坝

这一时期名人(部分)

童第周(-)

浙江鄞县人。胚胎学和发育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年曾在华西协合大学任教。是我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创始人。他对文昌鱼卵子发育规律的研究成果,开创了我国“克隆”技术之先河。

陈志潜(-)

四川华阳人。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博士、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硕士。抗日战争时期和年起先后在华西协合大学和四川医学院任教。是中国初级卫生保健的先驱、中国社区医学的创始人、中国现代健康教育的奠基者,被誉为“中国公共卫生之父”。

罗章龙(-)

又名罗仲言,湖南浏阳人。经济学家和政治活动家,中共一大代表,中共早期重要的领导人和工人运动的领袖。年,他曾到华西协合大学讲学,并于-年受聘为华西协合大学经济系教授。

院系调整前的四川大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四川大学的历史从此揭开了崭新的一页。解放初期,四川大学深入进行爱国运动,支援土地改革,开展新民主主义教育。

四川大学师生热烈欢迎解放军入城

这一时期名人(部分)

杨明照(-)

重庆大足人。文学批评史家。年进入重庆大学文科预科,年秋,重庆大学文科并入国立四川大学,杨明照成为国立四川大学学生。他先后任教于燕京大学、中国大学、四川大学等。被誉为“龙学泰斗”。

冯汉骥(-)

湖北宜昌人。考古学家、民族学家。年起任教于四川大学,其间曾短暂在华西协合大学、西南博物院、四川省博物馆等任职。他是运用现代考古学与民族学知识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先驱者之一。他主持的成都前蜀王建墓发掘工作是中国首次对地下墓室进行的大规模发掘。

院系调整前的华西大学(-)

年成都和平解放后,人民政府对华西协合大学实行军管监督。年10月6日,华西协合大学正式由人民政府收回教育主权,接办私立华西协合大学并改名华西大学。

年10月华西大学庆祝接办典礼

动物学家刘承钊教授为校长。接办后的华西大学仍然是一所综合性大学,设有文、理、医、牙4个学院,在校学生名。

50年代初华西大学学生

这一时期名人(部分)

郎毓秀(-)

浙江杭州人。女高音歌唱家、音乐教育家。曾任四川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年任华西协合大学音乐系主任,后任四川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年获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荣誉奖”。

刘承钊(-)

山东泰安人。动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年来华西协合大学任教。年担任人民政府接管华西大学后的第一任校长,后任华西大学校长、四川医学院院长达二十年,是我国两栖爬行动物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萧萐父(-)

四川成都人。哲学家。年,他作为军管会成员参加接管华西协合大学,任华西协合大学教授、政治理论课教研组组长和马列主义教研室主任。曾任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

四川化学工业学院()

年,教育部正式开始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工作,同年11月17日,四川化学工业学院正式成立。作为在我国西南地区新建的一所高等工科专门学院,四川化学工业学院由原四川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工专、川南工专、乐山技专、西昌技专、川北大学、西南农学院的化工系科和华西大学的制革组合并组建。

年首届学生毕业

这一时期名人(部分)

郑方(-)

山东乐陵人。年调入四川化工学院任副院长兼总支书记。-年任成都工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院长,成都科技大学校长、党委书记。他为创办四川化工学院和建设成都工学院、成都科技大学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王方定(-)

中国核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自贡人。年毕业于四川化工学院。负责研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引爆中子源。参与创建了一整套放射化学诊断法,广泛应用于核试验中多种项目测量。

院系调整中的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

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正式开始。四川大学原有的文、理、法、工、农、师范六大学院的设置被撤销,接收了其他院校的一些系科,也调出一些系科。

-年院系调整前后的四川大学调出调入专业

华西协合大学先后有70多名教师调整到其他院校。年10月6日,卫生部决定,将华西大学更名为四川医学院。

四川大学师生欢送院系调整师生奔赴新岗位

这一时期名人(部分)

乐以成(-)

四川芦山人。妇产科专家、医学教育家。华西协合大学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女医学博士。年,她女扮男装只身逃至成都求学。-年,就读于华西协合大学。年起在校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在中国妇产科领域曾有“北有林巧稚,南有乐以成”之说。

周太玄(-)

四川成都人。生物学家、教育家、翻译家、政论家、社会活动家和诗人。他被公认为中国肠腔动物研究鼻祖,是少年中国学会创始人之一。年任国立四川大学理学院院长。年任四川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曾撰写和翻译多部著作,被誉为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一代通才。曾被评选为四川文化名人。

成都工学院(-)

年8月,跟据教育部通知,四川大学工学院独立建校,并将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汽车公路与城市道路专业并入,成为多科性工学院,定名‘成都工学院’。”

20世纪50年代成都工学院一大楼

年,根据国务院函,四川化工学院迁至成都与成都工学院合并,校名称仍为‘成都工学院’,专业设置仍维持两院原有专业不变。

成都工学院大校门

这一时期名人(部分)

徐僖(-)

江苏南京人。高分子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历任成都科技大学高分子材料系主任、副校长,四川大学教授、高分子研究所所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所长,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部军需装备科技发展特邀顾问。被誉为“中国塑料之父”。

张铨(-)

浙江仙居人。皮革专家。新中国成立后,任华西大学化学系主任兼四川大学教授、四川化工学院皮革教研室主任、四川省化学化工学会第一届副理事长、四川省科普协会副主席。是中国现代皮革工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段镇基(-)

四川成都人。皮革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皮革协会名誉副会长。年毕业于成都工学院皮革专业。他研制出多种新型系列皮革涂饰材料,开创了新的助鞣技术,发展了皮革树脂涂饰技术。

改革开放前的四川大学、成都工学院和四川医学院(-)

年,四川大学被确定为四川地区首批全国重点大学。

年欢送苏联专家

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中,学校遭受了惨重的损失。在停止招生多年之后,年前后,三个学校开始恢复比较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在曲折中缓慢前进。

国立四川大学师生

这一时期名人(部分)

方文培(-)

重庆忠县人。植物分类学家。任四川大学生物系教授四十多年。曾任中国植物学会名誉理事长、荷兰皇家学会会员、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他一生共采集标本2万余份,发现新植物群多种,是世界公认的槭树科、杜鹃花科专家。

缪钺(-)

江苏溧阳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在四川大学授业五十余年,历任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古籍整理研究所名誉所长。年,他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博士生导师之一,为四川大学培养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位文科博士,曾获国家首届教学成果特等奖。

改革开放中的四川大学、成都科技大学和华西医科大学(-)

改革开放中,四川大学改革传统基础学科,新建国家急需的应用学科、技术学科和新兴学科,扩大夜大学和函授部,加强研究生教育,成为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多科性综合大学。

年10月23日,成都工学院更名成都科技大学,由中国科学院领导并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年,成都科技大学成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20世纪中后期成都科技大学师生积极开展科学研究

年,四川医学院学校确定为卫生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为了加强国际、校际交流与合作,经卫生部批准,四川医学院于年5月14日更名为华西医科大学。

这一时期华西医大名誉教授答谢会

这一时期名人(部分)

柯召(-)

浙江温岭人。数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年回国后长期在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等校任教,历任四川大学教授、四川大学校长、中国数学会名誉理事长、四川省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名誉副主席等职。他被称为中国近代数论的创始人、二次型研究的开拓者和一代数学宗师。

张洪沅(-)

四川华阳人。化学工程学家、教育家。年后,在四川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化工学院、成都工学院和成都科技大学等校任教。曾任四川大学化学系主任和理学院院长、重庆大学校长、中国化学工程学会理事长和会长、中国化学学会会长。他是我国化学工程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化工学会和中国化学会的创办者之一。

强强联合

年3月16日,四川大学、成都科技大学合并组建四川联合大学,开中国高等学校强强合并的先河。年12月,四川联合大学更名为四川大学。年9月,原四川大学与原华西医科大学再次实现强强合并,定名为四川大学。

今日四川大学

今日的四川大学汇聚了文理工医的杰出英才和优质资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学校在“严谨勤奋,求是创新”的学风的熏陶中,坚持“以人为本,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努力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知识、强烈创新意识、宽广国际视野的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

今日的川大,正以青春蓬勃的面貌,迎来她岁华诞,让我们一起,祝福她生日快乐!

看了这么多,你是否终于厘清了四川大学的历史脉络了呢?

以上只是带你去母校的时光走廊里简单地逛了一遭,然而漫长的岁月中,母校还发生过许多重大的事件、有趣的事情。所以,大川将推出每周一集的“川大故事”,让你在历史脉络里、生动的故事中,再次感受母校的温度。敬请期待。

“川”越风云三世纪,

“大”容天下两甲子。

大川

来源/校史展览馆

整理/曹丹刘昱阳

编辑/曹丹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ichuangzx.com/scbk/11871.html